历史推荐:《二战简史》
ByLeo
描述二战的书层出不穷,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太可能捧着牛津版十三卷本的《德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通读丘吉尔的回忆录,而市面上出现的不同种类的插图概述版或者类似于袁腾飞的“段子版”又不堪入目。若论条理清晰、简洁有力、发人深省的二战史,首推诺曼斯通(NormanStone)。
诺曼斯通生于年,父亲死于二战,剑桥荣誉毕业生。在牛津任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曾担任首相演讲稿撰写人。曾获Wolfson历史写作个人奖、Fontana欧洲历史奖等等。这本《二战简史》相比较于之前的那本《一战简史》可读性更强,更为顺畅,几乎可以花1-2天一口气读完,并且在罗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提出了颇具代表性的问题和观点。
比如战后格局,不论一战或者二战仍然是战胜国之间的博弈过程:《二战简史》最后部分作者描述道,在战后,继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上将乘坐火车穿过了极有可能被共产主义化的法国,和成为一片废墟的德国来到莫斯科。斯大林对马歇尔说,他相信共产主义者将控制整个欧洲大陆。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宣布,美国将驰援西欧,这就是日后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同样的,蒋介石输掉了内战,美国人制定了一个复兴日本经济的计划,和联邦德国一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又或者是,“在德黑兰会议中,东欧的共产主义化已经得到了默许。。。英国非常需要希腊。。。附近有苏伊士运河和中东在近海的油田。。。斯大林同意县志希腊共产党的发展。在夺取政权的希腊内战中,斯大林没有提供帮助,使希腊共产党最终失败。丘吉尔放弃了东欧的其他地区,除南斯拉夫外。他与苏联约定,双方的影响力各站50%。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共产主义游击队随后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
这或许也是乔治奥威尔所担心的事情,《动物农场》的结尾直至德黑兰会议。他在乌克兰版序言中写道:“我从西班牙回来后,就想用一个故事来揭露苏联神话,它要能够为几乎每个人所容易了解而又可以容易地译成其他语言。。。许多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可能有这样的印象:它以猪和人的完全修好收场。这不是我的原意;相反,我原来是要在一种很不和谐的高音符上结束,因为我是在德黑兰会议后马上写的,大家当时都认为该会议为苏联和西方建立了可能范围内最好的关系。我个人并不认为这种良好关系会持续很久,而事实证明,我并没有错到哪里去……”。他通过《动物农场》、《》确切追溯了西班牙内战中被苏联清洗的托派,也暗示了战后可能出现的世界格局,而且不幸被他言中。
诺曼斯通对战争的起源、战前的格局和大背景的分析也相当犀利。比如,早在《一战简史》之中,他就分析道,一战之前德国笼罩在帝国幻梦之中。俾斯麦缔造的帝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普法战争之后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崛起不可避免,法国大陆霸主的地位西山日下,直到一战结束,法国被严重削弱,虽然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但是损伤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一战结束后法国适龄可参战人数不到站前一半。而在战后,法国抛下凡尔赛条约,在马奇诺防线投入过多,守势明显,再也不能形成与德国抗衡的势力。
对于历史的偶发性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也始终贯彻全书。罗斯福顶住国会的压力,始终把大西洋放在首位,虽然日本和太平洋才是美国参战的触发点。而英国更白殿的图片福建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