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荐读房地产当下的伊拉克蜜枣


年12月22日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周其仁

李志轩提示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处理通胀的有效措施之一——伊拉克蜜枣,进口的,每市斤要卖5块人民币,据说当时5元钱可以买40斤大米、7斤猪肉。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伊拉克蜜枣的特点是:1.实行市场经济,随便买;2.价格高,回收量大;3.有钱的,多买,等于向高收入家庭收了一道“通胀税”;4.没钱的,少买或不买,反正蜜枣不是必需生活品,吃不着也没啥不满。

再看现在的房地产,其特点是:1.体量够大,据估算,中国房地产市值约为万亿元人民币,为GDP的4倍,股市的6倍;2.易于管控,限购限售限贷限房价限面积,进去的出不来,出来的进不去,流动性易控;3.房价长期上涨,为获得财产性收入(就是躺着挣钱),人们争着抢着借钱也要买房;4.卖地收入归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债务危机;5.房价上涨,控制好二套房、三套房的银行按揭,可以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由于房地产体量、安全性和管控性的优势,最终成为了我国疏导超发货币的蓄水池和分洪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可能是在政府为了防止全面通胀,又不能实施全面价格管制与市场干预的情况下,主动网开一面留个破绽,将房地产市场变成了巨型的伊拉克蜜枣。

与伊拉克蜜枣相比,蜜枣吃完,吐个核,咂咂嘴,就没事了。而房地产的处理,估计就要通过房产税这个杠杆来调节了。

以下为正文

原标题:“伊拉克蜜枣”与治理通胀——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三十

该文刊登于年1月31日星期一《经济观察报》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但是,表现出来并引起公众高度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
黄金周让您告别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1309.html


当前时间: